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社区。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帐号?注册
x
艾滋病,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名字,至今仍让许多人谈之色变,在防艾知识的传播中,存在着不少误区,今天就为大家一一揭露,让我们一起科学防艾! 01误区一:日常接触会感染艾滋 很多人担心和艾滋病患者一起吃饭、握手、拥抱会被传染。实际上,艾滋病主要通过性传播、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,日常接触如共用餐具、一起办公、拥抱等,都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,因为这些行为不会发生能传播病毒的体液交换。所以,和艾滋病患者正常相处,完全无需担忧。 02误区二:感染艾滋病 马上就会发病死亡从感染艾滋病病毒(HIV)到发展为艾滋病,中间有一个较长的过程。在感染初期,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症状,进入无症状期后,这个阶段可持续数年甚至更久,平均潜伏期为7-10年,在此期间,病毒在体内持续破坏免疫系统,但外表看起来和常人无异,即便发展到艾滋病期,通过规范的抗病毒治疗,也能有效控制病情,延长患者寿命,提高生活质量。所以,感染艾滋病并不意味着马上就会死亡,积极治疗非常关键。 03误区三:有高危行为后马上能检测出是否感染 高危行为后,人体不会立即产生能被检测到的艾滋病病毒抗体,从感染病毒到可以检测出抗体的这段时间,被称为窗口期,通常为2 周到3个月 ,也就是说,在窗口期内检测,可能出现假阴性结果。所以,有过高危行为后,短时间检测呈阴性,不能排除感染,建议在窗口期后再次检测。 04误区四:外表健康就没有感染艾滋病 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在潜伏期可能没有任何症状,外表和正常人一模一样 。不能仅凭外观来判断一个人是否感染艾滋病,是否感染必须通过专业的血液检测才能确定。特别是有过高危行为的人群,即使身体没有不适,也应主动进行艾滋病检测,做到早发现、早治疗。 05误区五:艾滋病无法根治就不用检测虽然目前艾滋病 还不能完全根治,但它是可以治疗的。早检测早发现,就能在疾病早期开展抗病毒治疗,这不仅能有效控制病情发展,患者的寿命也可延长30年以上,生存时间几乎和常人无异 。如果因为觉得无法根治就不检测,等到出现严重症状才确诊,往往会错失最佳治疗时机,病情也会迅速恶化。所以,检测对于艾滋病的防治至关重要。 06误区六:HIV 携带者一定会患艾滋病 HIV 携带者并不等同于艾滋病患者。HIV 是一种破坏人体 CD4 免疫细胞的病毒,通过正确用药,HIV 携带者可以多年携带病毒而不发展为艾滋病 ,只有当 HIV 导致严重的感染或 CD4 细胞降到 200 以下时,才会被确诊为艾滋病。所以,HIV 携带者只要积极治疗,按时服药,就能有效延缓病情进展,不发展成艾滋病。 07误区七:蚊虫叮咬会传播艾滋病 很多人担心被叮咬过艾滋病患者的蚊子叮咬会感染。实际上,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。一方面,蚊子吸血时不会将之前吸入的血液再注入人体;另一方面,艾滋病病毒在蚊子体内无法存活和繁殖 ,而且蚊子口器残留的血量极少,所含病毒量远不足以造成感染。 08误区八:女性感染艾滋病 风险比男性低在性行为中,女性生殖道黏膜面积大,更容易因摩擦受损,给艾滋病病毒可乘之机。此外,部分女性在性行为中对是否使用安全套缺乏主导权,也增加了感染风险。所以,女性感染艾滋病的风险并不低于男性,同样需要做好防护。 09误区九:使用安全套就能 100% 预防艾滋病 安全套能大大降低艾滋病性传播的风险,但不能做到 100% 预防 。如果安全套使用不当,如佩戴时间过晚、中途脱落、有破损等,或者性行为过程中接触到安全套未覆盖部位的破损皮肤、黏膜,仍有感染风险。所以,正确、全程使用质量合格的安全套很重要,同时也要避免多性伴等高危行为。 10误区十:感染艾滋病就不能结婚生子艾滋病 患者有结婚生子的权利。对于婚姻,双方在充分知晓病情、自愿的前提下,艾滋病患者通过规范治疗降低病毒载量,性生活中正确使用安全套,可降低伴侣感染风险 。对于生育,感染艾滋病的女性在孕前咨询医生,孕期规范抗病毒治疗,采取孕期母婴阻断,剖宫产分娩,产后避免母乳喂养,可有效降低母婴传播几率,生下健康宝宝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