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平南风光] 宝林山古迹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21-4-27 00:38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 IP:广西贺州来自: 中国广西贺州

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社区。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帐号?注册

x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罗明村有近千年的历史。由于年代久远,人文地理有着丰富的底蕴,历史文化丰厚,古迹众多。这些都是我们祖先用他们勤劳的双手和聪明的才智创造出来的。虽然由于历史的原因己经不复存在,但是还是值得我们后辈引以为荣的。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(一)《黎氏宗祠》
              《黎氏宗祠》位于大安镇东部2公里处,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。地理位置得天独厚,地貌极为优美。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宗祠坐向为甲龙入首,束脉起圆岭中出结穴,坐艮向坤兼寅申,左环之陈岭尾,右抱之大乙岭,龙虎二砂拱卫。文运亨达,人丁两兴。一幢三座连联,三进三间,硬山式镬耳风墙砖木结构。屋顶以天地人三星布局,头座为天横山配以吉祥如意像,中座为地横山置双龙戏珠图,大门为人横山造麒麟送子观。左右长廊横拱,背靠后龙山脉。门对白石洞天双峰。左之远景思岩山芙蓉五峰来朝。右有琅伞遮太子之福地拱照。翼居墨砚盘衬托。局堂宽大,参天古树,绿阴苍苍,确为黎姓一大福祉之地。子孙乘荫。有诗为正:左伴青龙车马到,文武全才光射斗。右有琅伞遮太子,少年会试占鳌头。观宗祠有感:“毕竟宗祠八月中,风光不与旧时同。辉煌金碧千载旺,福荫儿孙万年隆。”
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(二)《曲犁坝》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平南县志刻本载:“黎建字子阳,天顺时有楚人忘其姓名,少时流落大乌里建饮食敦诲,之后成进士巡按广西过邑境来谒,建盥旨峡山间壘石为廟自新客河开沟引水可灌田数百倾,巡按乃捐钱下令开之,渠成一乡利赖,今名翘犁廟,巡按欲薦於朝廷不願,仕表为冠带耆老”。明朝孝宗帝赐《利物济人》匾(弘治年),明朝世宗帝赐《冠带耆老》匾(嘉靖年)。曲犁坝距今己有五百多年,现为平南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。该坝用花岗岩大理石线,三合土浆彻筑而成,坝高四米,长八十米,堤栏河角度四十五度,坝基宽三米,坝斜而宽十五米。该工程开创了八桂大地最早的小流域治理水利工程范例,对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.子阳公卒于明嘉靖年 (公元1541年 )亨寿八十有三。子阳公大葬墓建造 于黎氏宗祠后面之牛眠之地谓 犁头山,正值欣逢吉地看牛犁,文笔插空,乡科屡代。此墓葬坐甲庚兼卯酉。时义子己官居辅相,亲萃国师严宗龙莅临点葬,铸铜链两条悬空灵棺,起势犁头不点地,生锈犁头无大用,有意破低犁头山风水。义子听信国师之言,惧怕恩公家道超越自家,可见义子最终暴露一己偏心。到清朝嘉庆年黎氏后人黎端经手重修此墓方知实情。自国师严宗龙送犁头山黎氏后,黎氏一族果然大发科甲,至清朝遂成有名的举人村。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(三)《智慧寺》
              平南县志记载:“智慧祠在县东南五十里,明朝嘉靖年间初建。清朝康熙十九年修,嘉庆十三年重建”。相传智慧寺建造系由十三世人黎渌水公倡议建成的。祖馨字芝生号绿水,明朝崇祯十五年〔1642年)壬午科中式举人。罗明村黎氏科举第二名举人。公天性聪颖好读书,善诗文,敦孝悌,品行端正,不阿权贵,为邑人所敬重。祖传绿水公于宝林山松木畲祖居前挖到了一缸白银,之后家道丰厚,朝庭屡徴擢用卒辞不起,日志得展,三委知县辞不到任。在村中提倡议于族亲在掘白银的地方建智慧寺庙宇(旧址在旧罗明小学,解放后遭拆毁建小学)。用生铁铸造一个五百多斤重大钟鼎,边上刻印黎氏八世祖廿四仲的名字,悬挂于寺中(该文物于2015年置于黎氏宗祠被盗不知所踪)。公置产业甚广,北河居其七,南河居其三,可以说当时已为当地少有的殷实之家。最早大乌圩(大安镇古名)成圩都是禄水公联合一方有钱人家,在大王庙背后的乌树木旁边聚众经商,日渐便成圩市,延续而成广西三大古镇之一。后来智慧寺发生了一件怪事,寺内佛钟自鸣数日。平南县志也作了相关的记载﹕ 清朝 咸丰三年癸丑年,罗 明村宝林山智慧古寺五百斤重大佛钟忽然自己鸣响,远近皆闻,数夕乃止,惊呆村民,不知何故,尽皆异色,与时相近邻村动冲队地面发生地陷,现三井,其中一井较深,当地有人用绳子系上石块探测,皆不能通底.物异天应,随后两年,咸丰五年,远近之地大饥成荒之年,百姓流离迁徒,无所得食.至谷雨后,田自生禾(没人耕种田间竞自已长出禾苗),苗壮叶茂,收获时谷粒饱满,并正常耕作并无差别,十月,晚禾复生,异常丰稔,各乡饥民赖以活命.年底又见疫病大流行,大批乡民不死于饥饿,反而死于瘟疫之祸.。智慧寺历经数百年,香火鼎盛,保方圆百里平安,可惜近代遭受拆毁,古迹已荡然无存。
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 (四)《四部尚书坊》  待续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






#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找客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