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艺术创作] 黎氏正一历史文化丛横(二)玉林师院《黎建三文化研讨项目》学者探访黎建三故地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21-3-25 19:06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 IP:广西柳州来自: 中国广西柳州

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社区。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帐号?注册

x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 玉林师范学院《清代广西诗人黎建三的故土情怀研究》学者探访黎建三故里


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黎氏正一祖支历史文化丛横之(二)

           “罗明”地名有文字记载最早出现在十三世祖祖馨公(字芝生、号渌水、明朝崇祯壬午科中举、第二位举人)《渌水公祭儿文》中,村名乃超五百多年悠久历史。罗明古村落背靠重重叠叠的大山坳,双龙落脉之象为布局,宝林山坐拥中心。天庐陂、石龟陂溪流交汇上寺河与浔江之大河相接,带来兴旺的活水,冲走污秽和邪气,使正一公蒸蒸庶民能够走到今天,实乃托福于宝林山这块风水宝地。宝林山智慧寺那美妙钟声,四围如画的田园,到处风景优美之地。充满历史韵味的《黎氏宗祠》建筑群落,还有数百年苍老的龙爪大榕树,枝干盘根错节,参天繁茂,广西最美古树五百多年寿诞的木棉树,其高、其宽、其粗壮、其宏伟,向人们展示着远祖的气息,她是正一子裔的精神图腾,依附着先祖的灵魂,是我们正一子孙的风水之树,是我们世世代代兴旺发达的风标,她稳稳地挺拔在属于我们家族的祖庙里。从明朝万历年到清朝光绪年,这里就出过进士四人、举人三十二人、列名贡生廿三人,浓厚书生意气迴旋在古老的村落,浓情书香飘逸在世世代代子民之中。地灵则人杰,龚州一地,数百年间,从文学方面来看,当以清代乾、嘉时我族黎建三诗人最为突出之人。虽不归列当时的海内名流,但于桂东南确属佼佼之上,  多才多艺、卓尔超群之辈。黎建三(1750―1809 )字谦亭,生于世代书香世家,祖父是贡生,父亲和叔父均是举人,十八岁中举,三十岁以前,大约曾参加多次会试,皆不得意,三十一岁时,应大挑之选,以二等录用,分发甘肃地方,历任安化、海城、山丹等八县知县,嘉庆五年时年五十岁仼兰州知府。廿年岁月,都是在甘肃地区度过。黎建三居官之后,立身勤谨,关心民命,清廉正直,“遇事明决仁恕,吏民不忍欺”,曾受委押解“冒赈案七十二犯员赴都,途次纵归家,克日令还,无违期者”,“教民于河干为转轮引水溉田”,“捐三千金筑山丹河堤”,成年巡视地方,不避艰苦,以至调仼之际,吏民经常“共泣留之”,到五十五岁升仼泾州牧,尚未到仼,因丧母辞归,不久病卒故里。著有《素轩诗集》、《素轩词剩》、《学吟存草》、《游草漫录》等诗集。《素轩诗集》,共收集诗歌515首,词38首,近六卷,该诗集由广西大学教授陆毅清校注,中国文史出版社2Ol8年第二次发行。在近期很多学者发表了对黎建三诗作研讨的论文,如较全面分析诗人黎建三诗作情怀的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发表曾庆全《试论壮族诗人黎建三》学术文章。苏鹏飞《论清代壮族诗人黎建三陇右诗歌中的景与情》不一而足。还有广西文史刊发的石天飞论文《回首悲歌一惘然――试论黎建三诗的悲情抒写》。很多学者从多角度,深入浅出地对黎建三诗作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、诠释。真是一石激起千重浪,  万里关山我谈笑。   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 2020年9月下旬,玉林师范学院《清代广西诗人黎建三的故土情怀研究》项目在潘柏年(台湾地区人、博士、兼仼玉林市台胞协会副会长)负责人率领下,指导教师林晓筠、周于飞(讲师),项目成员曾宪媚、李莉莉等来到黎建三故里罗明村探汸,搜集诗人资料,在《黎氏宗祠》理事会领导班子成员陪同下首先参观了《黎氏宗祠》历史文化记录  ,随后会见了黎建三后裔,并视察了黎建三故居,深入交流,亲切交谈,指出了黎建三诗词文化在社会的知名度、影响力,登上了崇敬庙,仔细考察了黎氏祖墓群(一九九九年自治区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备案),举人墓即“开荒举”墓和黎建三  之墓。他们严谨的学术态度很值得我们讴歌,我相信他们此行一定收获颇丰。他们为了发掘诗人山水情怀,人文精神不辞劳苦可敬可佩,为推 动广西地域性文化发展付出应有的力量  。感谢他们,祝他们学术成功。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     


#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找客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