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防艾办] “共抗艾滋,共享健康”预防艾滋病宣传

[复制链接]
 楼主| 发表于 2024-1-12 10:59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 IP:广西梧州来自: 中国广西梧州

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社区。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帐号?注册

x
      很多人一听到艾滋病确实会恐慌,因为艾滋病是危害程度较高的传染性疾病,目前还无法完全攻克,需要认真预防。预防艾滋病,你我同参与!一起来学习艾滋病的有关知识吧,转发扩散并告诉你身边的人!

什么是艾滋病

微信图片_20240603162507.jpg

       艾滋病的医学全称是“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”(英文缩写为AIDS),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,这种病毒又称艾滋病病毒(英文缩写为HIV),侵入人体后引起的一种病死率极高的严重传染病。艾滋病已被我国列入乙类法定传染病,每年的12月1日为世界艾滋病日。
       目前还没有有效的疫苗和治愈的药物,但已有较好的治疗方法,能有效地延长病人的生命,提高其生活质量。艾滋病防治关键在于预防。

艾滋病的感染途径


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途径主要有三条:血液途径传播,性途径传播,母婴途径传播。
微信图片_20240603162501.jpg

微信图片_20240603162457.jpg


性传播

       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艾滋病传播途径。发生性接触的过程中生殖器黏膜表面会发生微小的损伤,此时,艾滋病病毒会进入到人体。性伴侣越多,感染艾滋病的机会越大。

母婴传播

       当母亲是艾滋病感染者时,她在妊娠、分娩、哺乳的过程中可能会将艾滋病病毒传给孩子。

血液传播

      是感染最直接的途径。包括输入感染了HIV的血液或血液制品,静脉药瘾者共用受HIV污染的、未消毒的针头及注射器等,共用其他医疗器械或生活用具(如与感染者共用牙刷、剃刀)也可能经破损处传染。


艾滋病的发展与症状


       感染艾滋病病毒后,一般经过7-10年的潜伏期,可发展成为艾滋病病人。处于潜伏期的感染者,外表上和正常人没有什么区别,可以没有任何症状的生活和工作,但具有传染性。感染艾滋病病毒2-12周后才能从血液中检测出艾滋病病毒抗体,因此首次检测阴性后还可在3个月后做第二次检测,以减少误诊的可能性。
微信图片_20240603162441.jpg

       艾滋病的症状多种多样,一般初期的开始症状像伤风、流感、全身疲劳无力、食欲减退、发热、体重减轻;随着病情的加重,症状日见增多,如皮肤、黏膜出现白色念球菌感染,出现单纯疱疹、带状疱疹、紫斑、血肿、血疱、淤血斑、皮肤容易损伤,伤后出血不止等;以后渐渐侵犯内脏器官,不断出现原因不明的持续性发热,可长达3~4个月,还可出现咳嗽、气短、持续性腹泻、便血、肝脾肿大、并发恶性肿瘤、呼吸困难等。由于症状复杂多变,每个患者并非上述所有症状全都出现。一般常见一、二种以上艾滋病的症状。按受损器官来说,侵犯肺部时常出现呼吸困难、胸痛、咳嗽等;如侵犯胃肠可引起持续性腹泻、腹痛、消瘦无力等;如侵犯血管而引起血管性血栓性心内膜炎,血小板减少性脑出血等。


艾滋病的预防


       艾滋病虽然是一种极其危险的传染病,但对个人来讲是可以预防。
微信图片_20240603162435.jpg

预防经性途径传播

1、洁身自爱、遵守性道德是预防经性途径传染艾滋病的根本措施。
2、正确使用避孕套是预防经性途径传染艾滋病的有效措施。
3、患有性病后应及时、积极进行治疗,否则已存病灶会增加艾滋病感染的风险。

预防经血液传播

1、不以任何方式吸毒,远离毒品;
2、不轻易接受输血和血制品(如必须使用,要求医院提供经艾滋病病毒检测合格的血液和血制品);
3、不与他人共用针头、针管、纱布、药棉等用具;
4、患者需要接受打针(注射)和治疗时,一定要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无菌注射器和经过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,绝对不能共用注射器;
5、不去消毒不严格的医疗机构或其他场所打针、拔牙、穿耳洞、纹眉、针灸或手术;
6、避免用手直接接触他人血液和伤口。在清理他人血液或为他人处理伤口时,应该戴乳胶手套或用遮盖物品(如干净的手绢、一厚叠纸巾)来保护自己的皮肤,以避免艾滋病病毒的入侵;
7、不与他人共用牙刷、牙签、剃须刀及有可能刺破皮肤或黏膜的日常生活用品;
8、不要玩废旧的针头、输液器等医用垃圾,这些都是疾病传播的隐患。


艾滋病的检测与治疗


微信图片_20240603162430.jpg

       一般来说,可到具有初筛资格的县级以上医院和卫生防疫站做HIV抗体检测,确诊须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(CDC)检测。
      目前还没有可治愈艾滋病的药物,但感染艾滋病病毒后及早接受抗病毒治疗,能有效地延长病人的生命,提高其生活质量,减少艾滋病病毒传播。
#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找客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