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大事记] 重回边关

[复制链接]
 楼主| 发表于 2023-2-17 19:19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 IP:广西桂林来自: 中国广西桂林

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社区。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帐号?注册

x
本帖最后由 平南大鹏 于 2023-2-17 19:21 编辑
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 重    回    边    关  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 张    全
  1979年2月17日早上6点40分 ,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千里中越边境线上,以排山倒海之势,同时对越发起自卫还击战总攻,万炮齐鸣、地动山摇,闪闪战火烧红了蓝天,震惊了全世界。战争历时一个月,非常残酷惨烈,山坡上,战壕里,小路边,田坎旁到处可见敌我双方的尸体。有人评价说:这是中国解放后一场规模最大,和抗美援朝一样惨烈的战争。
   我们一六五师四九四团二营重机枪连配属步兵连,从凭祥友谊关右侧浦寨的山顶沿着小路进攻。 我任重机枪班长,前进至越南班头,便与敌展开激战,第二天我在班头的一个山顶,准备打反击, 被越南的地雷炸伤,站着进去,躺着被抬回国。
秋来春去,牺牲的战友在边界线的烈士陵园已经长眠了几十个个冬夏;我们这些当年的初生牛犊,复员转业后各分东西,许多人已经鬓发染雪;但是,岁月的流逝,冲涮不去铭刻于心的记忆,风声雨声淹没不了当年的枪炮声;对驻扎过的军营住地,生活训练过的边关、特别是战斗过和血染过的彊场,更是常思常恋常想。生死与共、战友情深,我们相约:在建军节过后重回边关,在桂林集合,一起去探望久别的战友,去看看当年战斗过的地方,去祭奠长眠边陲的烈士英灵。
 1976年,我从广西平南、张永希从佛山南海入伍,王宪初是海南文昌人、75年老兵,张灼文73年从长沙入伍,是我们三人的老班长。79年1月,战前,润全从广东顺德入伍,同在一个连。我们都参加了对越自卫还击战。
8月5日,张灼文从长沙,张永希、王宪初、张润全从广州先后乘高铁动车到桂林。8月6日上午10点,师后勤部廖永明部长、连队覃艺学司务长等战友在桂林的桃花江畔为我们送行。我驾驶汽车行驶180公里,于12时半到达柳州市。团后勤处技师李日卫到高速路口迎接,团政委王芳权营部管理员黄重学、一连连长邵华新等7名战友,早已经在等候我们到来。战友久别相见,心情激动高兴,情不自禁,热情握手相拥,简单问候,便回忆诉说当年经历战火惨烈场面。
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
  下午,转业到来宾市的6连指导员覃克明在来宾市出发,转业回贵港市的团政治处书记郭成才,从贵港市驾车,陪同我们一起前往探望转业回南宁横县的黄永斌教导员。黄永斌 四十多年前,曾经在一营全国战斗英雄连当指导员,后到我营任教导员,对我亲如兄弟,我经常到营部他家里喝酒,有一种回家的感觉。
  当晚,黄教导员邀请在横县的老战友、携全家,精心设晏迎接我们到来。相聚场面十分隆重热烈 ,我们心潮澎湃,欢声笑语,轮翻把盏、频频祝福,共忆当年,我感概地对黄教导员说:“又回家了!”晚餐后,晏席厅有Ok,我们放声高歌。一首《我的老班长》表达了我们的心声,一曲《驼铃》、《梦驼铃》唱出了战友们一片深情。
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
  8月7日中午覃克明继续陪我们 经灵山县到钦州市,看望转业到钦州市的原连队张胜忠司务长。张胜忠79年打仗时在团后勤处为我们提供强有力的保障,被团里记三等战功一次,战后多次立功,转业到钦州市,曾任钦州市审计局长。他得知我们到来,早早到路口等候我们,午餐时,他由于身体原因,本已戒酒很久,但是一别几十年,今日战友重聚,故意忘了医生和家人嘱咐,自我解除戒酒令与我们频频干杯,保持着军人的豪爽性格,真是战友情深,酒在杯中,情在酒中。
午餐后、覃克明分道往东兴市看望原来连队的战友, 我们五人前往凭祥市浦寨,于下午4点到达。浦寨,地处中越边界线,在友谊关右侧,三十六年前自卫还击战,是我们营连进攻的出发地;也有人说是鬼门关,记录着我们的出生入死,同时见证记我们为国浴血奋战的辉煌。 当年的浦寨是一片荒山野岭,林木杂草丛生,松树、红棉树、八角树以及蚬木、铁木漫山遍野。浦寨现在高楼林立、商铺成排连片;是东盟的桥头堡、是一个著名的生产经营红木国际边贸城。 浦寨虽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,但是山川地藐形状依旧,我们对浦寨过去的一草一木记忆犹新 、永记不忘 ,我们下车后沿着浦寨的大街商铺慢慢地走去,商铺里大部分是经营红木产品,表面我们似是在逛边贸城、在观看挑选精雕细琢的红木精品,其实我们的心都回到了当年,情不自禁地回忆讲述个人在战争的经历。
  79年2月14日,我们奉命从凭祥市上石龙塘村开拔到浦寨,进入战斗位置,同时进入战斗状态,我们在山坡上、在大树下用锹镐奋力挖掘猫耳洞。对面越南的山岭,白天看不到一个人影,晚上死一般的沉静,但是我们知道不远处的丛林中、山洞里,隐藏着看不见的越南兵,一双双充满敌意的眼睛在注视着我们,一支支枪炮在瞄准着我们,枪炮弹随时都有可能向我们射来。每当深夜,我班就到山顶,掩护侦察兵过境排除地雷,为进攻开劈通路,同时预防越军偷袭。


  我们在商贸城的街上,仰望 浦寨高高的山岗,王宪初战友手指山顶,激动地说;“79年2月17日早上,总攻发起,炮声让大地颤抖。我们排就是从这个山上冲出去。”  他当时任三排长,战后留在边防三师,后转业回海南老家文昌县建设局。
   我说:“前进至越南班头,便与敌展开激战。山高林密,越军依托有利地形,借助浓密丛林掩护,进行阻击;越军若隐若现,枪炮声从远近、从四面八方传来。”对当年战斗情景场面,这几十年我一直没有忘记,时时在眼前出现。
   张润全说 :2月17日进攻到越南班头,枪炮十分密集,战斗十分剧烈,不久就看见了炮连的一个战友负伤倒下,卫生员包扎后,参战民兵抬送回国,后来听说抢救无效牺牲。” 润全战后复员回顺德,现在是拥有两家企业的老板。
   我说;“中越这一仗刚开始有点乱,通讯联络技术落后,我们从走小路进攻,坦克走公路,妈妈的,在交汇处,因为山高林密,敌我双方军装都是绿色,远距离很难分辨是敌是友,坦克兵竟然把我们当成越南兵,用高射机枪猛打我们,呵呵,要不是我们的战术 动作好,差点就被自己的坦克报销了!我们班后来跟随的五连主攻排,在小山坡丛林战壕里与越军近战,同时被对面越军的机枪火力点压制,进攻受阻,伤亡惨重,我立即命令架枪,以猛烈的火力,压制和消灭了敌人的火力点。后来营里给我记三等战功一次。”


  我一直记得:当天的战斗一直在进行,下午我们上到一个山腰,指导员告诉我:五班有几个战士负伤了,由我班配合六连继续对山头进攻,争取夺下这个高地。我们立即选择有利地形架起重机枪,投入战斗掩护步兵攻击。副营长要求炮兵支援,使用两瓦电台报告山上的坐标后,几十发火箭炮弹呼啸而至,立即在山顶上准确爆炸。天黑前根据上级命令停止进攻,我们守卫通往山顶上的小路,山上草深林密,当晚天黑如墨,伸手不见五指,在天黑前我们挖了掩体,我在小路约十米处放置了树叉,机枪就瞄准树叉处,如果敌人前来偷袭必然会发出响声,就立即开枪。深夜,山上传来清晰的挖土声和说话声,从声音特点可以判断敌人一直在修整被炮弹破坏的工亊,从声音判断,我们距离敌人大概只有50米。我的副班长不知道是视死如归还是实在太累了,爬在掩体里居然打呼酣睡。左前方的三营一直在与 敌进行夜战,枪炮声和呼喊声不断,流弹不时从我们头顶飞过,虽然看不见,但是可以感觉到他们进攻艰难、战斗非常激烈。
   王宪初说:“越南战场上到处都埋有地雷,第二天中午,在越南的班头,十多分钟就看到三起踩地雷被炸的;一炮连连长陈耀明和通讯员同时被地雷炸,通讯员当场牺牲,惨不忍睹。”  陈耀明是我在新兵连的班长,被送凭祥762前线医院,司令部王参谋带我去看望了他,只见他脸色腊黄,他双腿被炸断;后来转送武汉后方医院,因伤口感染牺牲。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 
    我回忆说:“ 2月18日下午,根据上级命令,曾雨泉指导员带我们班转移一个山顶上,准备打反击。在山顶寻找有利地形找选择战斗位置时,突然一声巨响,我被越南的地雷炸伤,瞬间鲜血染红了我的裤子和鞋袜,我被民工抬回送到凭祥762前线医院,一个星期后转院到696野战医院。”
   五时许,我们离开浦寨,到相隔不远的友谊关。在车上,话题还是当年的战争。
   张永希感叹说:“我们连队也曾经有过几次激战,牺牲了三人:六班长梁添旺,段平,还有从福州部队补充来的一个广州兵,真是命运无法预料 啊  !”永希战前任排长,战场上提副连长,战后任连长,转业回广东佛山后曾任镇长。
  “据说79年中越战争我国牺牲了8531人。战争真是残酷无情! ”  张润全感叹说。
   灼文老班长说  :“一营一连在坚守巴别东侧一号高地的战斗中,打得非常艰难惨烈,伤亡了几十人,一连成为英雄连,指导员何锡祥被追认为全国战斗英雄。” 老班长战时在团政治处,90年转业到湖南省建委,现在是副厅级。
   张润全说:“当年牺牲的烈士抚恤金只有几百块钱。”
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

  王宪初说 “ 那时国家实在太穷了,烈士家属的抚恤金很少很少!”  
   老班长说:“战后烈士善后处理抚恤金标准是,部队给付牺牲战士每位450元作为一次性抚恤,排、连干部每位烈士550元,营、团干部650元,如有抚养和赡养义务存续,其抚养,赡养费每月不超过烈士本人的工资总额。师级干部800元;烈士家乡民政补助的费用,视地方情况而定,但绝大多数烈士家属是没有得到规定以外的任何补助。现在国家富裕了,出台了新的抚恤标准,比以前高了好多。”
    五时15分,我们从蒲寨来到相隔几公里的友谊关。友谊关左侧是左弼山城墙,右侧是金鸡山,尤如巨蟒分联两山之麓,气势磅礴。322国道终端穿过友谊关拱城门,与越南公路相接,距凭祥市区18公里。抗法镇南关大捷和孙中山领导指挥的镇南关起义均发生于此。友谊关始建于汉,原名雍鸡关,又名大南关、界首关。明洪武元年(1368年)名鸡陵关。永乐五年(1405年)更名镇夷关;宣德年(1428年)改名镇南关,1965年国务院命名为友谊关。
   友谊关近年设为景区,进入要门票,我们到时已闭关,只好返回。当晚住于凭祥市祥城国际大酒店,我倚窗遥望凭祥城区、灯火辉煌,今非昔比,中越战争时期的旧模样已不复存在。夜宿边城,心中默默回想曾经一起战斗过的日日夜夜,默默怀念在战斗中牺牲的战友!
  8月8日 天还没有亮,张永希就起床沿着凭祥的大街跑步;几十年来他一直保持部队准时早起和跑步的习惯。早餐后,前往南山烈士陵园缅怀祭奠在战争中牺牲的战友,南山烈士陵园离凭祥市政府约3公里,共安葬对越作战部队、民兵及其他时期烈士594名,我们2机枪连在战斗中牺牲的六班长梁添旺和段平等3名战友他们的英灵就安葬于此!我看到王宪初、张润全眼眶里一直饱含着泪水,说话声音有点梗咽。这是王宪初、张润全第三次到南山烈士陵园祭奠在战斗中牺牲的战友了,足见他心里对战友的一片深情! 我心里默默祷告:亲爱的战友安息吧!你们离开我们已经36年了,但是你的英灵仍然一直守卫着祖国的边关,共和国不会忘记,祖国人民永远缅怀您!    上午10时许,我们再次来到友谊关景区大门前,购票后进入,走向曾经多次经受战火摧残友谊关关楼。张永希说:“1979年3月5日中央军委宣布,教训越南的目的已经达到,开始撤军,3月16日前参战部队全部撤回祖国。”   张润全说:“当年我们连队就是从这里撒回祖国的,穿过友谊关后,沿着铁路走回到凭祥市。出战时间近一个月,许多人的鞋子袜子着水后一直没有干过,脚被水泡烂了,肉和袜子粘在一起,疼是不用说的!但是想想那些在战斗中牺牲、负伤的战友,脚上的疼也就不算什么了,心里为能够平安从战场上回来而高兴!曾有人这样说  :从战场上安全回来,不是幸运,是幸存!”
   王宪初指着关口城墙的几个凹痕介绍说:“这几个凹坑就是79年我部队撒军时,越军用炮打而留下的,当时一名正在慰问欢迎部队凯旋归来的学生被打死。” 我望着三十多年前留下的弹痕,不知道该说什么,我用相机把那些遗痕拍下。永希说:“这是战争的证据。 ”


  过了友谊关的关楼是两级广场,广场面积约有三千平方米,与越南的边界有护栏相隔,在广场可以直接看见越南的部队营房,我遥望边陲荒野,仿佛战火硝烟仍在山间弥漫,36年前的隆隆炮声又在回响,好似又置身于腥风血雨的战争斗中。
    我们看到广场上有数百名着军装不戴军衔、胸前挂团队牌的人员正在集合,队伍十分整齐,领队说完后,自由散开,相互拍照交流,我晃眼看到他们胸前的团队牌有“塔山”字样。不用打听,就知道他们是曾经参战的塔山英雄部队的退伍转业军人。半个小时后,领队一声呼喊口令,他们十分快捷,分成几个团队,排成几个方块,迈着骄健整齐的步伐,呼喊着震撼天地的“一、二、三、四”口号,离开了友谊关广场。使人感到一股气吞河山无坚不摧的力量。
    王宪初告诉说;“ 他们正前往南山烈士陵园,去缅怀祭奠当年自卫还击战壮烈牺牲的战友。”
    我们在友谊关广场拍了许多照片,十一点,我驾车慢慢地离开友谊关。 战友们把头伸出车窗外,依依回望,大家再多看一眼,是想牢牢地记住这里一草一木,这个地方对于我们太有纪念意义了!



   我们按照导航指引,前往临战前的训练地凭祥上石龙塘村。过了凭祥市,沿着连城路进入575县道,过了两个隧道就到了连城。当年的762前线医院就在这里,我看到仍有战士在大门口站岗,我住过的房子仍在。我激动地告诉大家:“当年我被地雷炸伤后,就是抬到这里的762 医院治疗的!”

   再往前两公里就到达上石龙塘村,  1978年的12月我们奉命从龙州县水口转移到龙塘村,进行临战训练。调侃开玩笑说;“当年我们连队在龙塘村住了几个月,军民关系很好,老乡对我们很热情,润全老弟等下你要认真注意看看三十四五岁的人,有没有长得和永希、宪初相像的,你对他们态度可要好点哦。”
   宪初哈哈大笑说:“润全老弟你注意有没有长得像张永希的就行了,张永希长得特别帅,当年村里好多大美女悄悄地给他抛媚眼送秋波哦。”
   在说笑中我们回到了龙塘村。当年的龙塘 村大部分是茅草屋,只有几间瓦房,我们以班为单位分散住在老乡家里。由于是战前训练、临阵磨刀,训练强度特别大,我们对龙塘留下非常深刻的记忆。



    其实,当年龙塘村的老乡对我们非常好,他们自己住茅草屋,却把瓦房子、好房子让给我们住;家家户户每天早上帮我们烧开水装好开水,晚上烧好热水等待我们训练回来洗澡,经常自己舍不得吃,把所种不多、有限的青菜送到炊事班给我们,真是军民亲如一家,乡亲们的亲情让我们永远铭记。
    在阔别几十年后,在期盼与思念中,我们回到了龙塘村,龙塘村已物改人非,房屋完全改变了模样,没有了茅草房,全部是一栋栋混凝土楼房。我们很希望看到当年的房东老乡,当年的那些小伙子,今天已是四五十岁的大男人,当年的小姑娘,已经为人妇为人母,也许出嫁他乡,所见者已不相识,我心里感慨时间的流逝、岁月的消失。但是,位于公路边、村庄旁的那个独特的石山,仍是当年模样、依旧静静地贮立、守望、呵护着龙塘村。我们来到当年的射击训练场,战前住训情景一幅幅浮现眼前。



  离开龙塘村,我们往宁明县、崇左市方向驶去。我们不走新高速路,而走当年出操、训练天天走的旧公路。战友们一路指点曾经熟悉的山山岭岭,回味战前生活与训练留下的点滴记忆。
   到了宁明的夏石,老班长说:“当年师指挥部及后勤部就设在夏石。”
   我说:“我负伤在凭祥762医院治疗一个星期后,转院到在夏石师后勤部旁边的696野战医院治疗。696野战医院临战前从安徽迁来,战场上传来隆隆的炮声把病房的门板和窗户震动得哗哗响;可以判断医院离边境很近,可以感觉到战场上的拼杀一定非常激烈。”
中越之战,已成为历史,我们亲历战火, 走在宁明的边关路上,触景生情,感慨颇多。
王宪初说:“邓小平发动的这一仗改变了中国,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,也改变了我们的命运。"
    我说:“是的,这一仗,改变了我的命运!1978年9月我已准备退伍。却随部队从广东开往广西边界,参了战,负了伤、立了功、提了干,后转业到桂林市。我心里一直非常感谢邓小平。”
  “这一战,我23岁当了连长!” 张永希感恩地说。
这一仗是邓小平发动的。”王宪初说。
“只有邓小平才有这样的胆识和气魄,才有能力发动这一场战争。”老班长说
“邓小平为什么要打这一仗呢?”张润全问

王宪初说:“记得时任中央军委总参谋长的邓小平在战前访问美国时曾说过:‘越南小朋友不听话,该打打屁股了。要教训一下这个忘恩负义的小弟弟。”
  “扼制越南侵略柬埔寨,不许其东南亚称霸,自卫还击,是这一战的目的,报纸上、电视上一直都是这样说的。”张永希说。
  “这一战既有国际背景原因,同时也有国内的因素。” 老班长说
    我说: “中越这一战,可谓一石三鸟,充分体现小平的大智慧。一、隆隆炮声就是睡醒的雄狮怒吼,向世界庄严警告:别惹我,中国不可欺。二、在进行这一战的过程,小平同志实际悄悄地完成了掌握中国军队的最高指挥权,对外战胜了妄想称霸的越南,保护了亚洲地区的稳定与安全,对内战胜了‘两个凡是’派。三、这一战,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,更吸引全国上下的视线,巧妙地把人们的注意力从关心政治是非,吸引到关心战争胜负上来,轻易地化解了当时文革遗风、社会过分关心政治等各种矛盾。”
    老班长赞美说: “2月17日中国对越开战,具有非常深远历史意义,小平同志真不愧是深谋远虑智慧超人的总设计师!不仅教训了狂妄自大、忘恩负义的小越南,同时使改革开放和发展经济有了最根本的保证。”
“中国如果不实行改革开放、发展经济,也许现在仍然和朝鲜一样贫穷落后。”张永希评论说
 我肯定地说 :“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,没有邓小平就没有中国今天的改革开放和发展。”
   我们在车上一路东拉西扯,12点半到达崇左市,崇左是我们部队开往前线经过的地方。
战友重回边关、战地重游,缅怀祭奠牺牲的战友,触景生情,心里想的都是当年残酷战争场面,触景伤情,想到风华正茂的战友壮烈牺牲、长眠边陲,我们的心情显得沉重 !因此,我特意选择一条风光旖旎的边陲路线作为归程,让战友们在欣赏边关独特美丽的自然风光中,散去战争留在心里的阴霾,开心快乐。




午饭后,我们前往崇左市的大新县明仕乡。沿途峰奇岭俊,形态各异,山环水绕,水秀山清,山水之间是稻田蔗地,稻田波光粼粼,村庄炊烟袅袅,成人荷锄而归、小孩溪中戏水,好一派美不胜收的南国田园风光,战友们 看得口呆目瞪,觉得心旷神怡,被一路美丽景色所陶醉 。过了明仕就是名满天下、横跨中越两国、非常壮观美丽的德天跨国大瀑布。本想当天下午先睹为快,可是到了离瀑布两公里处,因堵车,只好在附近的农家宾馆住下。住处与越南一河之隔,没有当年的枪炮声,日沉月升,边关归于宁静,月色祥和,空气清馨,是晚酣睡梦美。
8月9日上午,我们进入德天瀑布景区,德天瀑布与越南板约瀑布相连,正是丰水期,归春河 江水在两个大山间忽遇60多米断崖,滚滚洪流如翻江倒海飞泻而下,瀑布蔚为壮观。我们登上竹伐,来到瀑布前,亲近瀑布下,水气蒸腾,如雨如雾,日照虹现,七彩斑斓。瀑声哗哗,震耳欲聋,撼心动魄,犹如万马奔腾,声传数里。我们沿着瀑布旁边的路迳拾级而上,来到中越一体市场,商品琳琅满目,人头攒动,热闹非常,战友们购买了许多物品,以作纪念和带回赠人。
  10点50分我们离开德天瀑布,沿着316省道返回,在大新县城午饭,过了大新县昌明乡,便进入南宁市隆安县地界,316省道在山间绕来绕去,常常被原始森林遮没,下午2点25分到达中国四大猴山之一的隆安县屏山乡龙虎山自然保护区;顽皮的猕猴成群结队在公路边玩耍、仿佛在景区门口迎接我们的到来。
润全战友十分高兴地赞美说:“我们走了大新、隆安两县百多公里,沿途满山翠绿,奇峰连绵,风情各异,姿态万千,真是百公里路程、百公里画卷。”
  王宪初说:“ 这次广西行,圆了重回边关梦,看到如诗如画的名仕田园风光,看到气势磅礴美丽壮观的德天跨国大瀑布,看到沿途如此美丽漂亮的自然风景,真是不虚此行,有机会一定还再来。”   
   下午5点我们回到南宁市,住于阳光国际大酒店。我的好朋友、在南宁市的钦差大臣广成兄携珍藏陈年茅台,为我们边关归来接风洗尘;用最美好的语言对参战人员表达最崇高的敬意和赞颂。   
  8月10日早上8时,永希、润全、宪初把广西边陲的美丽风光装载心里,乘车带回广州、带回家乡。我和灼文老班长驾车于中午12时回到桂林,晚上我与老班长同住华都 大酒店,在半夜半醉半醒半梦中,我默默地呼唤着惜日曾经拚肩战斗、一起出生入死,生死与共的战友们的名字,我欲振臂欢呼边关归来,在心里高喊:我们作为军人,能够遇上战争,有机会挥戈沙场,为国家拼命搏杀,虽然血染彊场,这是我的荣幸,这是军人的光荣,值得我们骄傲,我们感到非常自豪!
  8月11日上午11时老班长乘高铁返回长沙。战后36周年战友重回边关活动结束。战友今日又别去,期盼来年再相聚。敬礼,为全体战友们祝福!



#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找客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