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艺术创作] 广西卫视专题节目:黎龙光对桂北文脉的贡献

  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21-3-31 17:39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 IP:广西贵港来自: 中国广西贵港

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社区。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帐号?注册

x
5 黎氏正一祖支历史文化丛横之(三)
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 (三)广西卫视专题节目:黎龙光对桂北文脉的贡献

       2020年5月17日晚 广西卫视专题节目播出采访桂林“兴安灵渠历史文化研讨会”负责人刘建新。在节目中刘建新着重介绍了“漓江书院,文脉流芳”的担当人黎龙光,高度美赞了黎龙光对桂北文脉《漓江书院》所作的重要贡献,揭开了尘封在历史文化长河中,黎正一祖后人在桂北历史文化发展中浓重一笔,鲜为人知的世事,光耀千秋,实为我族莘莘学子的典范。

        族人黎龙光,字清川,罗明村黎氏十七世人,少时家贫,不能就学,族侄庶法招同笔砚,其性敏志锐与庶法同膺选拔,生平恬淡不营利禄。乾隆十八年(1753年)癸酉科举人,官历兴安(古称临源)、柳州、泗城(今广西凌云县)教谕(即教育局长)。其擅长书画名噪一时,后人称“临源师范”。有咏家乡白沙江的诗作留世,诗曰:“一派清江漾浅沙,溪流屈曲近人家。寒分秋涨浮空碧,光媚晴波堪晚霞。舴艋挂罾收鳢鲤,辘轳车水润桑麻。最怜霜白风清夜,灯火渔歌出莸花”。乾隆三十一年(1766年)任桂林兴安县教谕,并担任《漓江书院》山长(即院长),他崇实学,勤考课,振兴士林,毅然自任。该书院是广西境内最悠久的著名学府之一,与桂林的南溪书院,柳州的同仁书院,梧州的岭表书院一起并称为粤西四大书院。自宋至清,漓江书院为桂北一带培养了众多人才,其中有与王安石、包拯同朝的宋代参政事(副宰相)唐介、刑部侍郎唐则、浔州知府蒋允济等120余位进士和202名举人。宋代理学家周敦颐、明代诗人解缙、清代诗人袁枚等名流硕儒均曾莅临书院讲学或题诗。乾隆三十六年(1771年),黎龙光率众绅士重修《漓江书院》。据史料记载,黎龙光率四乡绅士“塑文星、造墙院,旁开小门,以杜将来仍前弊。且修举废坠鸠工庀材,夙夜经营如治家事,而规模乃焕然一新。”时有邑举人李四相撰《重修漓江书院序》赞曰:“则不有胡公(当时兴安县令),慷概许复,而黎师之心几隐矣;抑不有黎师始终曲成,而杨公(漓江书院创建者)之泽几斩矣。是不啻开源者杨也,浚流者胡与黎也…”。又有清代全州举人俞廷举在为黎龙光贺寿时写有《临源学博黎清川寿文》,得以印证此事,文中写道:“丙戌秋,公秉铎临源,邑候徐重其人,聘为漓江山长……癸巳,公毅然独任…遂不惮鸠集一邑绅士,极力修复…。俾士子卒安其业,得以复礼乐弦歌之旧者,公之力也。”不得不说,若非黎龙光之力,则兴安漓江书院很可能仅二十年时光就早已荡然无存,幸有胡知县许可黎龙光极力修复,让漓江书院得以重生,继续担当它所应肩负的历史使命。黎龙光任内亷洁为民、重视教育、创修学院,反映了黎龙光自随古贤,高致可想,甘守清贫生活的高尚品质。其卒于官,晋授“文林郎”,赐赠奉政大夫(即优秀县长〕。





#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找客服